各教学单位: 为深入贯彻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及《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5〕11号)等文件精神,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强化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教育理念,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,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度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 一、智慧课程内涵 智慧课程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、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全流程为特征的创新型课程形态。其核心内涵包括: 1. 理念引领:秉承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教育理念,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、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,推动教学从“知识传授”向“能力赋能”转变。 2. 技术融合: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,构建“师—生—机”三元协同的教学新生态,实现教学资源智能化管理、学习路径个性化推荐、教学过程精准化评估。 3. 模式创新: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,开展翻转课堂、项目式学习、探究式学习、人机协同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,强化情境式、交互式、沉浸式学习体验。 4. 资源重构:依托知识图谱系统整合课程内容,构建结构化、可视化、可演进的知识体系,支持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认知相结合,提升教学资源的可用性与复用性。 5. 评价变革: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、过程性、动态化评价体系,实现学情实时监测、学习行为分析与教学效果智能反馈,推动教学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转变。 智慧课程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,更是教育理念、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系统性变革,旨在打造具有承德医学院特色的“AI+医学教育”新范式。 二、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一批理念先进、技术融合、应用成效显著的智慧课程,推动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模式变革,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智慧教学经验,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。 三、申报类别与数量 本次拟立项建设校级智慧课程15门,分为重点建设项目和孵化建设项目两类,其中重点建设项目5门,孵化建设项目10门。学校将择优推荐参评省级、国家级智慧课程等相关项目。 四、申报条件 1. 课程要求 (1)申报课程须为纳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课程。 (2)申报前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。 (3)已具备一定的在线学习资源建设基础。 2. 资源基础 (1)课程应建立一定数量的教学视频、课件和习题,提供基本的在线学习资源。 (2)课程应已初步构建知识图谱,展示主要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。 (3)主讲教师应已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或平台。 3. 团队要求 (1)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。 (2)团队主讲成员承担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学工作不少于两个教学周期。 (3)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不超过8人(含负责人),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。 4. 内容要求 (1)课程内容无政治性、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。 (2)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,不侵犯第三方利益。 五、建设内容与要求 1. 在线教学资源建设 (1)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完整,类型丰富,包括课程教学视频、课程简介、教学大纲、教学进度表、教案、课件、试题库等,学校将着重培育已融入人工智能并产出成果的课程。 (2)每门课程应录制至少20个教学视频,每个视频针对1~3个知识单元,5~10分钟为宜。 (3)课程资源总量不少于200个,包含视频、试题、图片、音频、文档等。 (4)课程题库不少于500道题,每个知识点关联的试题数不少于3道。 2. 课程知识图谱建设 (1)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课程知识图谱建设(图谱形式不限); (2)每个学习对象的知识点数量不少于80个,知识点层级应梳理到3至4级。 (3)课程章节不少于6章,其中70%以上的章节至少包含3个小节。 (4)知识图谱建设完成后应及时开展教学实践,形成应用案例1-2个。 3.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(1)智能助教:利用AI技术提高教学资源效率,如智能辅助教学设计助手、智能备课助手、AI出题助手等。 (2)智能助学:利用AI技术提供伴随式学习,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,如智能学伴、智能视频学习助手等。 (3)课程智能体:使用AI工具生成教学资源,可进行AI实践或任务式教学,AI助力设计闯关式学习落地等。 4. 教学创新与特色 (1)体现“学生中心”理念,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资源支持。 (2)突出“产出导向”,建立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机制。 (3)注重“持续改进”,建立基于数据的课程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。 (4)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德育、医学人文、职业素养等元素。 六、建设周期与支持 1. 建设周期:课程建设周期为一年,自立项之日起计算。 2. 经费支持:学校将提供经费支持,重点用于本年度立项的重点建设项目及孵化建设项目。具体支持内容与方式将根据各项目实际建设进展予以安排。 3. 政策支持: (1)在国家级、省级智慧课程建设时,学校将从本次立项的15门智慧课程中择优推荐。 (2)学校将组织召开智慧课程建设相关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。 (3)各教学单位应做好智慧课程建设规划,对立项课程实施动态管理。 七、申报程序 1. 课程负责人填写《承德医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》(附件1)、说课视频及一个完整知识单元(2~6学时)的教学设计样例,连同课程教学大纲及其他佐证材料一并提交至所在教学单位。 2. 各教学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并择优推荐,在申报书上签字盖章,填写《承德医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2)。 3. 请于2025年10月31 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: (1)纸质材料:申报书(一式两份)、汇总表(一式一份)、课程教学大纲及其他佐证材料(一式一份)。 (2)电子材料需通过立项申报网址提交:http://zhkcjs2025.mh.chaoxing.com,开放时间为2025年9月22日0:00-10月31日23:59。 4. 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,择优立项。 八、学习资源推荐 为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智慧课程建设理念与技术路径,提升课程设计与AI应用能力,学校推荐以下优质公益培训资源供教师参考学习。这些课程均提供回放功能,欢迎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时间安排自主学习。 1.超星2025秋·AI赋能高校教学新范式探索公益直播周:聚焦AI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变革、智慧课程建设、AI工具应用实操等,涵盖文、工、医、理、基础课程等多学科案例。 
2.【AI智能体&知识图谱】的建设和应用:系统讲解AI助教、任务引擎、AI工作台等核心工具的使用方法,涵盖知识图谱构建、关联与应用全流程,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智能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技能。 
3.超星教师发展【师享汇】系列线上直播:持续推送数智赋能教学创新主题内容,涵盖人工智能课程思政、AI驱动的课程设计、产教融合、教学成果培育等前沿议题。 
建议申报智慧课程项目的教师积极参与学习,紧跟智能教育前沿动态,充分借鉴成功经验,将AI工具与智慧教学理念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之中。 九、联系方式 1. 联系人:宁广谊老师 2. 联系电话:0314-2291135 3. 报送地址:行政楼112室 附件1 承德医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.docx
附件2 承德医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.xlsx
附件3 承德医学院2025年智慧课程遴选细则及评分标准.docx
附件4 智慧教学平台使用手册-教师端.docx
承德医学院教务处 2025年9月12日
|